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中信保诚人寿福建分公司:防范非法金融活动 ---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

来源:网络时间:2025-09-16 11:06阅读量:16121   会员投稿

非法金融活动扰乱正常经济金融秩序,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2025年6月,本年度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正式启动,仍以“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创新且多元化的宣传教育活动,为社会公众普及金融知识,增强社会公众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一、什么是非法金融活动?

非法金融活动是指未经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实质从事货币、支付、吸收存款、贷款、保险、证券、基金、期货、外汇等各类金融业务活动的行为。

二、非法金融活动的常见形式

1、非法集资

不法分子往往伪造资质,假冒政府支持项目或知名企业背景以投资项目为幌子,通过“高额回报”、“保本保收益”等虚假承诺为诱饵,诱导公众将资金投入非法集资活动,这些项目通常缺乏真实的经营内容,在快速募集资金后突然跑路,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典型案例包括伪装成“养老项目”的投资骗局、“消费返利”的高额奖励计划等。

2、网络金融诈骗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金融诈骗手段日益翻新。不法分子通过伪造金融网站、假冒银行工作人员、实施虚假贷款等方式骗取群众资金。此外,利用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传播虚假信息、编造骗局也成为常见形式。例如,“冒充客服”退费、“虚假中奖”等骗局在近年来屡见不鲜。

3、金融传销

金融传销的本质是通过“拉人头”发展下线来维持资金运转。不法分子以虚假的理财产品或金融投资计划为包装,诱骗参与者缴纳费用加入并发展更多下线,形成资金链条。这种模式通常以“快速致富”吸引人,但其资金来源单一,一旦下线人数不足,资金链便会崩溃。

4、非法外汇交易与虚拟货币骗局

一些不法机构未经许可开展外汇保证金交易或虚拟货币买卖,吸引投资者参与“高杠杆交易”。这些平台多存在操作不透明、资金无法追回等问题,投资者稍有不慎便可能遭受惨重损失。此外,虚拟货币骗局往往伴随着区块链概念炒作,实质上是空壳项目。

三、非法金融活动的危害

1、对个人的危害

参与者承受经济损失,严重者甚至倾家荡产、血本无归。此外,部分非法金融活动参与者可能因不知情而触犯法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对社会的危害

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甚至导致金融资源的错配,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

四、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建议

1、增强风险意识:保持高度警惕,认清非法金融活动的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诱惑。

2、树立正确投资意识:通过金融机构客户服务电话、银行官方网站等正规服务渠道咨询购买金融产品。

3、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避免在来源不明的链接、网页、应用程序中填写个人信息。

4、不随意汇款、转账:不随意点开来源不明的链接、不随意扫码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对陌生人要求转账、汇款的行为要高度警惕。对熟人的转账、汇款要求要与本人核实清楚。

五、案例警示

【案情简介】张某为某人身险公司保险代理人,利用身边熟人的信任,以月息3%、年息36%的高额回报和到期返还本金为诱饵,虚构险种、制作假保单,与投资人签订保险合同。张某收到的钱款一部分用于支付先前承诺的3%月利息,一部分用于自己开销。几年下来,张某共从22名客户处非法集资达2000多万元,投资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裁判结果】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张某某有期徒刑12年,并判处罚金10万元。

【案例警示】应提高警惕,保持理性心态,不盲目相信承诺的高收益,并谨慎选择购买渠道,通过客服电话、公司官网等正规渠道核实产品信息,同时提高法律意识,掌握基本常识,具备基本识别能力。

(注:以上参考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中国人寿公众微信号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最热文章

精选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