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8月5日从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获悉,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团队深入分析了过去30年间,青藏高原三种典型高寒生态系统中的大量样地和植物个体数据,揭示了植物生物量在地上与地下之间分配比例的显著变化。该研究为多年冻土区植物群落响应气候变暖提供科学依据。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灵活调整生物量分配策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植物群落正在积极应对气候变暖的挑战。
研究人员介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生物量分配策略的调整主要由气候变暖驱动,而非植物种类的更替驱动。特别是在干旱条件下,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植物对生物量的分配控制能力显著增强,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和韧性。在湿润的高寒湿地,植物地上生物量增加了17%,呈现出旺盛的生长态势;而在干旱的高寒草原,植物则将更多生物量投入地下,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极端环境。
据了解,作为全国七成冻土资源所在地,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对全球气候稳定具有重要价值。该研究成果为评估多年冻土区生态系统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稳定性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为制定更加精准的生态保护措施指明了方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