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根据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的需求,8月7日逆回购操作量为零。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逆回购是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非常频繁,数量由市场流动性和金融机构需求决定。业内专家认为,月末银行考核时点过后,市场资金面转入充裕状态,是8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逆回购操作规模回归“地量”,且8月7日操作量为零的主要原因。
记者注意到,7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加量开展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向市场注入较多流动性。特别是7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7月内第二次开展MLF操作,操作量2000亿元,并明确采用利率招标方式,中标利率2.3%,较上次下降0.2个百分点,超过市场预期。目前来看,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截至8月6日收盘,7天期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报1.6932%,已略低于7天期逆回购利率水平。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称,一方面,跨月结束后,商业银行资金相对充裕,资金利率回落低位,流动性需求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数量招标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每日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规模理论上由市场需求决定,因此不开展操作也是市场对流动性需求走低的表现。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7月22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一方面强化了7天期逆回购利率的政策属性,增强了其稳定性和权威性,能够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同时,数量招标的方式也使得逆回购操作规模开始有“整”有“零”,增加了资金面调控的精准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